經營管理密笈 > 列報攤折費用稅法上應知知識及實務案例

阿甘家族/ 創業網   加盟網   頂讓網   出租網   廠商網     部落格  市調網   檢核網 技藝網  租售讓   開店知識
創業市集/
補教  餐飲
中式 西式 日式 麵食 咖啡   早餐 小吃   茶飲冰品 火鍋 擺攤 服飾 美容 漫畫 網路開店 娛樂零售
開發加盟品牌刊登廣告業務高手(每筆獎金至少1萬2 起跳)

開店創業華人最大最專業資訊網--1can創業加盟網--
專業多一點  勝利多一點   創業達人密笈   專業多一點  勝利多一點

列報攤折費用稅法上應知知識及實務案例

列報攤折費用稅法上應知知識及實務案例

上萬筆加盟頂讓開店創業廠商資料加盟特色優勢及加盟應注意那些事項 --阿甘創業加盟網www.ican168.com提供 阿甘創業加盟網創業市集--上萬筆加盟頂讓開店創業廠商資料供創業者比較參考由阿甘創業加盟網www.ican168.com提供
上萬筆加盟頂讓開店創業廠商資料加盟特色優勢及加盟應注意那些事項 --阿甘創業加盟網www.ican168.com提供 阿甘創業加盟網創業市集--上萬筆加盟頂讓開店創業廠商資料供創業者比較參考由阿甘創業加盟網www.ican168.com提供
列報攤折費用相關法律條文

所得稅法第60條
營業權、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及各種特許權等,均限以出價取得者為
資產。
前項無形資產之估價,以自其成本中按期扣除攤折額後之價額為準。
攤折額以其成本照左列攤折年數按年平均計算之,但在取得後,如因特定
事故不能按照規定年數攤折時,得提出理由申請該管稽徵機關核准更正之

一、營業權以十年為計算攤折之標準。
二、著作權以十五年為計算攤折之標準。
三、商標權、專利權及其他各種特許權等可依其取得後法定享有之年數為
計算攤折之標準。

所得稅法第110條
納稅義務人已依本法規定辦理結算、決算或清算申報,而對依本法規定應
申報課稅之所得額有漏報或短報情事者,處以所漏稅額二倍以下之罰鍰。
納稅義務人未依本法規定自行辦理結算、決算或清算申報,而經稽徵機關
調查,發現有依本法規定課稅之所得額者,除依法核定補徵應納稅額外,
應照補徵稅額,處三倍以下之罰鍰。
營利事業因受獎勵免稅或營業虧損,致加計短漏之所得額後仍無應納稅額
者,應就短漏之所得額依當年度適用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計算之金額,
分別依前二項之規定倍數處罰。但最高不得超過九萬元,最低不得少於四
千五百元。
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之納稅義務人為獨資、合夥組織之營利事業者,應就
稽徵機關核定短漏之課稅所得額,按所漏稅額之半數,分別依第一項及第
二項之規定倍數處罰。

 

營利事業查核準則第96條
各項耗竭及攤折:
一、各項耗竭及攤折,其原始之資產估價如有不符,應予轉正;溢列之數,不予認定。
二、遞延資產耗竭之計算,得就下列方法擇一適用之,但採用後不得變更;
(一)就遞耗資產之成本,按可採掘之數量預計單位耗竭額,年終結算時,再就當年度實際採掘數量,按上項預計單位耗竭額,計算該年度應減除之耗竭額。
(二)就採掘或出售產品之收入總額,依規定遞耗資產耗竭率,按年提列之。但每年度提列之耗竭額,不得超過該資產當年度未減除耗竭前之收益額百分之五十;其累計額,並不得超過該資產之成本;生產石油及天然氣者,每年得就當年度出售產量收入總額,依規定耗竭率提列,至該項資產生產枯竭時止。但每年提列之耗竭額,以不超過該項遞耗資產當年度未減除耗竭前之收益額百分之五十為限。

餐飲茶飲業加盟特色優勢及加盟應注意那些事項 --阿甘創業加盟網www.ican168.com提供
(此照片與內文無關)


(三)各類遞耗資產之耗竭率規定如下:
1.石油及油頁岩、天然氣二七•五%。
2.鈾、鐳、銥、鈦、釷、鋯、釩、錳、鎢、鉻、鉬、鉍、汞、鈷、
鎳、天然硫磺、錫、石棉、雲母、水晶、金剛石等礦二三%。
3.鐵、銅、銻、鋅、鉛、金、銀、鉑、鋁、硫磺礦及硫化鐵等礦一五%。
4.煤炭一二•五%。
5.寶石及玉石、螢石、綠柱石、硼砂、鈉硝石、芒硝、重晶石、天然鹼、明礬石、鹽礦、石膏、砒磺、磷、鉀、大理石及方解石、鎂礦及白雲石等礦一○%。
6.瓷土、長石、滑石、火黏土、琢磨砂、顏料石等礦五%。
7.果樹類之耗竭年限如下:
(1)柑桔類果樹二十五年。
(2)柑桔類以外之果樹,柿四十年、李十年、桃十年、枇杷三十年、楊桃四十年、荔枝五十年、蕃石榴十年、檬果三十年、梨三十年、香蕉十年、葡萄二十年、鳳梨五年、木瓜二年。
三、無形資產應以出價取得者為限,其計算攤折之標準如下:
(一)營業權為十年。
(二)著作權為十五年。
(三)商標權、專利權及其他特許權為取得後法定享有之年數。
(四)商譽最低為五年。
四、營利事業於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前已發生之開辦費尚有未攤提之餘額者,得依剩餘之攤提年限繼續攤提,或於九十八年度一次轉列為費用。
五、營利事業遇有解散、廢止或轉讓情事時,開辦費尚有未攤提之餘額,應併清算申報之損費處理。
六、繳付電力線路補助費,應按約定使用年限分年攤提;其未約定使用年限者,按五年攤提;其屬租用者,亦同。
七、支付土地改良暨探測礦藏、漁場等費用支出,均分三年攤銷之。
八、營利事業之遞耗資產及無形資產,一律逐年依率提列不得間斷;其未提列者,應於應提列之年度調整補列。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列有那些列報攤折費用稅法上應知知識及實務案例!

回應主題共有2 7

目前頁數: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回應主題:列報攤折費用稅法上應知知識及實務案例:(7)

回應編號:6447

商譽攤銷實務見解

法律問題:營利事業申報當期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列報攤折(因併購所生)商譽資產
之當期費用,稅捐機關予以否准。因商譽被定義為「原始購入成本減除購
入各別資產逐一估價再行加總後之餘額」,如訴訟上「原始購入成本」及
「全部購入資產各別估價後之加總」之金額認定產生爭議時,應如何處理

決  議:
企業併購取得之商譽,係因收購成本超過收購取得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
值而生。商譽價值為所得計算基礎之減項,應由納稅義務人負客觀舉證責
任。納稅義務人應舉證證明其主張之收購成本真實、必要、合理,及依財
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25 號第 18 段衡量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或提出
足以還原公平價值之鑑價報告或證據。

會議次別:
最高行政法院 100 年度 12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決議日期:
民國 100 年 12 月 13 日
資料來源:司法院司法周刊 第 1579 期 4 版
相關法條:
行政程序法 第 8、9、40 條 ( 94.12.28 )
行政訴訟法 第 197 條 ( 100.11.23 )
稅捐稽徵法 第 30 條 ( 100.11.23 )
所得稅法 第 4、66 條 ( 100.11.09 )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 第 96 條 ( 98.09.14 )
公司法 第 6、7 條 ( 100.11.09 )
公司申請登記資本額查核辦法 第 6 條 ( 98.07.14 )
公司申請登記資本額查核辦法 第 7 條 ( 100.03.29 )


內文如下:
法律問題:營利事業申報當期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列報攤折(因併購所生)商譽資產
之當期費用,稅捐機關予以否准。因商譽被定義為「原始購入成本減除購
入各別資產逐一估價再行加總後之餘額」,如訴訟上「原始購入成本」及
「全部購入資產各別估價後之加總」之金額認定產生爭議時,應如何處理

甲說:一、商譽係一種無形資產,指企業所具超額獲利能力之價值,其價
值難以明確單獨計算,徵諸實務上公司併購之操作及財務會計
準則公報第 25 號第 2 段「收購公司將收購之淨資產按成本
入帳,其收購成本超過有形及可辨認資產之公平價值扣除承擔
之負債後淨額部分,應列為商譽」,正商譽之產生係因收購成
本超過所取得可辨認淨資產公平價值。依本院向來所持之見解
,就課稅處分之要件事實而言,有關營利事業所得加項之收入
,由稅捐稽徵機關負舉證責任;有關所得計算基礎之減項,即
「成本」與「費用」,因屬於權利發生後之消滅事由,則應由
納稅義務人負舉證責任。故商譽價值既屬所得之減項,自應由
納稅義務人負其舉證責任。又商譽之產生係「收購成本超過所
取得可辨認淨資產公平價值」,納稅義務人自應就收購成本之
合理性、必要性,及所取得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負其舉證
責任。倘稽徵機關提出反證足以動搖法院對於本證之確信時,
納稅義務人仍應再負舉證責任。
二、就收購成本而言:
企業進行併購,有其潛在之動機,如擴大市場占有率、技術提
升,甚至是出於防禦性動機,不論為何,關涉之專業問題如法
律、會計、勞資關係等諸多層面,極其複雜;另結果之成功或
失敗,影響交易雙方之經濟利益至為重大,故企業就此議題莫
不審慎為之。又其程序在公司法及 91 年 2 月企業併購法公
布施行後,均應送經股東會進行特別決議。故關於收購成本之
決定雖係出於交易雙方你情我願之合意,惟雙方於達成合意前
,均應就關係收購成本之各項因素進行評估,如資產價值、經
營績效、未來發展等;此外,收購方式之進行如現金收購、先
進行股權投資再進行收購、股權交換等,每一階段成本之支出
均屬計算收購成本之範圍,列報商譽攤提之納稅義務人自應舉
證說明各階段均屬收購計畫之一環,得列入收購成本。
三、就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而言:
(一)存續之一方已完成併購取得被併購者之資產,不論由協力義
務出發,或就其與證據之貼近及舉證之便利而言,納稅義務
人均應就此公平價值負其舉證責任。
(二)再者,公司申請登記資本額查核辦法係基於公司法第 7 條
授權訂定,供會計師進行公司設立登記、變更登記資本額之
查核簽證而設,其第 6 條第 8 項後段規定:「公司合併
者,會計師應就合併發行新股於查核報告書中,載明其會計
處理是否已依商業會計法、商業會計處理準則、一般公認會
計原則及其他相關規定辦理,並應依據股東會、董事會之決
議(股東同意書)及合併契約書就股東姓名、配發股數及其
他相關事項予以查核;公司因合併認列商譽,應查核其數字
計算過程,瞭解存續公司或新設公司因合併而取得之可辨認
資產與承擔之負債,是否按公平價值衡量,再將所取得可辨
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與收購成本比較,如收購成本超過所取
得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則列為商譽。」;另依財務會
計準則公報第 25 號企業合併─購買法之會計處理第 17 段
及第 18 段規定可辨認各項淨資產之分攤及評價,本即為一
般公認之會計原則,納稅義務人自得本此原則進行評價。
(三)惟繫屬於法院之爭議事件,均係發生於過往之併購案,要求
納稅義務人按前揭會計原則進行評估,或有實務上之困難,
則納稅義務人非不得委諸專業單位於事後進行評價以還原併
購時之各項淨資產公平價值。此種鑑定之證據方法一如民刑
事事件所習用之土地價格鑑定、損失鑑定般,其結果是否可
還原併購時之公平價值,繫之於鑑定者之素養、資料之公正
、完整等因素,屬於法院心證形成之內涵,自不得徒憑鑑定
時點在併購之後即推翻鑑定結果。
四、在訴訟上,納稅義務人如能證明收購成本可信,而各項可辨認
淨資產之公平價值又未被明顯低估時,即已影響原處分所認定
之商譽為零之結果,法院自應撤銷原處分,發回原機關重為處
分,此為撤銷訴訟向來之處理方式(除有以行政訴訟法第 197
條確認訴訟之主文為代之者外)。至於發回後,稅捐稽徵機關
如何進行其重核程序,法院於判決中未必表示法律意見。又納
稅義務人證明收購成本可信,惟各項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
明顯被低估,而低估程度無以動搖原處分之合法性時,自當駁
回原告之訴,此乃當然之理(實務上,偶見資產中之土地價格
被大幅低估,蓋土地無逐年攤提之問題,又土地交易獲利時,
依所得稅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16 款規定係屬免稅,故納稅
義務人低估土地價格致出售結果反應於帳面上有高額利益時,
也不致增加當年度之應納稅額,因而使營利事業於土地價值上
有操作空間)。至於各項可辨認淨資產如何被低估而無以動搖
原處分之合法性,其認定即繫之於個案之調查結果,未可一概
而論。
五、商譽係數年攤提之費用項目,故各納稅義務人因商譽攤提而訴
訟者,或有已經判決確定者,或有因往年之商譽爭點而目前繫
屬於法院者。不論如何,行政法院如於確定判決中表明轉正之
法律見解,除於個案中拘束稽徵機關應於該年度之所得稅事件
中轉正資產價值重為核定外,此一經轉正之價值亦將同時影響
已經完成之以往年度之稅報及財報,會否牽動已經確定之事件
?如會,如何於訴訟法上建構妥適之見解?又會否使納稅義務
人必須重新調整稅報?再者,各項可辨認淨資產之攤提年限不
一,甚至是無可攤提(如前述之土地),本院決議文具有拘束
下級審之功能,有無必要不區別個案事實如何,於決議文中指
明納稅義務人勝訴時,稽徵機關即有轉正之義務?抑或留待個
案由審理法官視其情節,於判決中表示法律見解,較為妥適。
乙說:有關商譽資產金額之舉證責任及證明內容,要視待證事實之不同,
而異其分配原則。且在待證事實無法證明之情況下,稅捐機關有制
定補充規範予以「轉正」,而調整其金額之必要。
一、就原始購入成本部分,固應由營利事業負擔舉證責任,但證明
事項,僅限於購入金額之「真實性」及「必要性」,購入成本
之合理性,應由稅捐機關負舉證責任。且在「原始購入金額不
合理性」之待證事實確定後,稅捐機關也應制定轉正規範,決
定合理之原始購入成本金額。理由如下:
(一)企業併購價格有其偏高之實證上道理,營利事業很難正面說
明價格之合理性,而稅捐機關認為買入價格不合理,必然是
有掌握到標準價格之訊息(這就如同「說別人錯」,一定是
先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才會如此開口)。此時要求稅捐稽徵
機關舉證證明「購入價格不合理」之待證事實,即屬合理。
(二)又在「併購價格不合理」之待證事實得以證明後,因為稅捐
機關有已有判斷「合理價格」之事證資料,要求其「轉正」
原始購入成本之合理金額並無困難。
(三)當然稅捐機關在此還可本於行政一體之立場,將資料移送金
管會追查為此併購決定企業之負責人,查明有無利益輸送,
以維護全體小股東之利益。
二、就全部購入資產之各別評價部分,則在原始成本金額依上開程
序確定,且營利事業對購入之資產(負債)亦已逐項列舉並為
評價後,應由稅捐機關對特定資產之「遺漏」或「低估」與「
該特定資產短漏估結果造成全部資產總攤提費用增加」等事實
負舉證責任,且在該事實已經證明之情況下,仍應制定轉正規
範,予以調減商譽金額。理由如下:
(一)鑑於各別可辨識資產(負債)與商譽間之正反消長關係,以
各別可辨識資產公平價值之加總無法正確估定,即謂對應之
商譽價值亦無從認列,進而全面否認商譽資產之存在,有違
行政程序法第 8 條之誠實信用原則及同法第 9 條之有利
不利一律注意原則。
(二)而各別資產之估價程序,固應依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25 號
要求之估價程序及標準為之,但其證明方法並不以出具「專
家書立之鑑價報告」為限,仍可採用其他方法證明。因為該
公報並未嚴格要求專家鑑價,也未要求提出鑑價書面報告。
(三)如果徵納雙方對營利事業各別有形及無形資產之估價,是否
曾踐行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25 號所要求之估價程序及標準
有爭議。則依財政部 100 年 10 月 21 日台財稅字第
10004097300 號函釋意旨,稅捐機關仍應命營利事業逐一為
補強說明。
(四)如果稅捐機關審查營利事業之補強說明結果,認為仍有數筆
特定資產(要具體指明)之估價不合理(偏低),應證明「
合理性」之判準依據,並說明此等偏低估價之結果是否會造
成「當期資產攤提費用之增加」(如果不會造成商譽攤提費
用之增加,鑑於商譽與非商譽資產在費用認列上之正負消長
關係,稅捐機關並無爭執之實益)。
(五)又一旦稅捐機關對各別資產提出「合理」標準,證明納稅義
務人之估價不合理,即可依此「合理標準」予以「轉正」。
(六)又此等「轉正」應具備之前提條件及轉正方式,涉及稅捐法
律漏洞之填補,參照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218 號及第 493
號解釋意旨,應力求客觀、合理,使與為併購行為營利事業
之實際稅負能力相當,以維租稅公平原則。而轉正規定本身
符合「租稅公平原則」之要求,與稅捐法律本身之規範精神
相符,而滿足「法律優先原則」,行政法院仍享有審查權。
丙說:一、原始購入成本之舉證責任部分。
(一)商譽待證事實中有關「原始購入成本」金額部分應由為併購
之營利事業負客觀舉證責任。
(二)如稅捐機關對其價格之真實性或合理性有所質疑,為併購之
企業需提出本證,舉證說明價格決策之形成機制。
(三)惟企業併購過程中「原始購入成本」之決定涉及對未來收益
之預測,本質上具「不確定性」,故稅捐機關之質疑本身應
有具體可信之反證為憑,不得空言主張。
(四)如經行政法院調查結果,對「原始購入成本」金額大小無法
形成確切心證,即應認「原始購入成本金額無法確定,商譽
金額亦無法衡量」,此時因為原始購入成本是一次購入全部
資產之單一價格,而非各別資產之估價金額,所以無營利事
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 96 條第 1 款「轉正」規定之適用,
所以即應為有利於稅捐機關之認定,無需再調查「各項資產
(負債)之公平價值」。
二、全部購入資產估價總額之舉證責任部分。
於企業併購之購入成本金額已得確認之前提下,因併購取得之
可辨認資產(含承擔之負債),其公平價值經事實審法院依職
權調查結果,雖尚難完全肯認納稅義務人之主張,然已得認稅
捐稽徵機關所為商譽係零元之原處分,其適法性已經動搖,而
稅捐稽徵機關又未就併購所取得可辨認資產之價值為估定者,
因依所得稅法第 66 條第 2 項規定,納稅義務人對於各種資
產之估價不能提出確實證明文據時,該管稽徵機關得逕行估定
其價額;而 100 年 3 月 29 日修正發布前「公司申請登記
資本額查核辦法」第 6 條第 8 項後段(現行辦法係改定於
第 7 條)復規定,商譽係指因併購所取得可辨認資產之公平
價值與購入成本之差額,是事實審法院如認由稅捐稽徵機關為
該資產價額之估定,更有利於案件之進行者,即得將該事件之
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復查決定)均予撤銷,由稅捐稽徵機關就
該購入資產為價額之估定。至納稅義務人因就該購入資產之公
平價值應負事實真偽不明之客觀舉證責任,且依稅捐稽徵法第
30 條及行政程序法第 40 條規定,稅捐稽徵機關為調查課稅
資料,本得要求納稅義務人提出必要之文件,是納稅義務人就
併購所取得可辨認資產之公平價值,應盡提出證據之能事,俾
免嗣後因客觀舉證責任分配而受不利益之認定。
表決結果:採甲說。
決 議:如決議文。
企業併購取得之商譽,係因收購成本超過收購取得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
值而生。商譽價值為所得計算基礎之減項,應由納稅義務人負客觀舉證責
任。納稅義務人應舉證證明其主張之收購成本真實、必要、合理,及依財
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25 號第 18 段衡量可辨認淨資產之公平價值,或提出
足以還原公平價值之鑑價報告或證據。

 

回應文章共有2 7

目前頁數: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新竹大潤發旁甜點咖啡店(頂讓) 北市信義捷運旁南洋料理(頂讓) 急讓 頂到賺到  裝潢時尚歐式風格北市黃金地段捷運石牌站旁西餐聽 竹北市雪花冰品飲料店(頂讓) 北市芝山捷運站旁餐飲店(頂讓)
店面頂讓廣告刊登價格流程及範例說明 --阿甘創業加盟網www.ican168.com提供

頂讓店搜尋  登錄店面頂讓   頂讓實務經驗探討   頂讓契約  讓店檢核表  頂店檢核表 頂店步驟
[adstore.htm]

本頁資訊由阿甘創業加盟網彙整 若有任何建議或疑問,請聯絡我們